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膳食不合理及职业危害等。从长远讲,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是癌症预防与控制最根本的措施。
(一)控烟
控烟可减少大约80% 以上的肺癌和30% 的总癌死亡,应是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其有效性已为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实践所证实。同时控烟还可减少慢性肺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对减轻我国总的疾病负担举足轻重。我国己经签署了“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应积极制定并实施“国家烟草控制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烟草控制中的综合性立法建设,如提高烟草制品的税率,禁止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烟草广告及赞助、促销活动,提高烟草警示程度,扩大禁烟的公共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制定完整的传播策略,通过媒体开展强有力的控烟健康教育;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活动,控制烟草流行,如创建无烟家庭、无烟学校及无烟单位,开展戒烟竞赛活动,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
(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60%,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大于10%,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切断母婴传播。国家已经将乙肝病毒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并有专项资金保证。应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全程接种率。
(三)营养干预
从世界范围看,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重要的、可避免的癌症发生原因。人类癌症中约有1/3与膳食不当有关。如超重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有关,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有关。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西方化”趋势,城市和富裕农村中超重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结直肠癌及乳腺癌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在贫困地区,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仍然与某些癌症的高发密切相关(如硒的缺乏与食管癌)。此外,饮食因素也是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的共同危险因素,营养干预具有综合防病效益。1997年卫生部已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大力宣传,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和适当体力活动;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食品和食盐等。应特别注意对少儿及青少年的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消除职业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严重态势。为此,国家于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于2002年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明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卫生部还于2002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己确认的致癌物质规定了职业接触限值。当前应禁止和控制致癌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尽力将致癌物质代之以非致癌物质或危害较少的物质;加强卫生监督和监测,使生产环境的暴露浓度控制在法定卫生标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