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在我们浙江比较多见,我省今年已发现6个地市的11个县区有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蜱虫病)。可以说蜱虫是无处不在,灌木丛、牧场、草原、泥土、家畜的圈舍等都有其身影。夏、秋两季比较多一些。
该病为我国新发传染病,一旦误症,死亡率很高。所以这种小虫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旦被叮咬后一定要做快速正确的处理。
l什么是蜱虫?
蜱虫是一种类似跳蚤类的毒虫,俗称草爬子,蛰伏在草丛、植物或牲畜皮毛间。蜱虫跟蚊子一样吸血,但是不同的是它传染病菌致死的几率要比蚊子大多了。叮咬人体时它会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因而许多人被咬时往往察觉不到。
一般来说,在叮咬后24小时至48小时,症状较轻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迹,重的可能会有水泡,伤口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
人体遭到蜱虫叮咬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一旦引发蜱虫病,将会导致严重后果。蜱虫病是被蜱虫咬伤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到30%。
l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蜱虫叮咬感染人致人发病。蜱虫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但是急性期的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不排除蜱虫病可“人传人”,直接接触蜱虫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陪护者或医护人员,或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被病毒感染。
l 发病表现:
蜱虫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至70岁,起初症状类似感冒,可持续性发热达40℃以上。患者多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可伴有败血症、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进而危及生命。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蜱虫病的发病机理暂不明确,而且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有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退热。
l注意事项
1、 蜱虫和蚊子吸血方式不同,蜱虫是将头部埋在皮肤下面,蚊子是有吸血管,所以不能用对付蚊子的方式对付蜱虫,这是人们最大的误区。蜱虫的头有倒钩,强行取出会越来越紧,更不能一巴掌拍死,如果发现有蜱虫正在叮咬你时,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拉扯、拍打,一旦处理不当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毒素到体内。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去徒手拔出,应该用火烧,烟烫或是酒精让它先松开,再用镊子将整个拔出。建议市民被咬伤后,最好是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尽量不要自行在家摘除。
2、 如果通过正确的方法自行将蜱虫拔出以后,可以用棉签蘸取碘酒或酒精对被咬部分消毒,并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有很多人以为去除以后就没事了,这是很错误的,蜱虫叮咬还是可以把细菌带入体内的。可能出皮肤红肿,发烧等情况。
3、 平时在发现有蜱虫时,不管它在哪里,都切忌不要用手去接触、捏死,最好是用镊子夹取,用火烧死。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蜱死后流出的液体,要及时接触部位消毒。
4、 夏天如果到户外尤其是公园或草坪上玩,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防蚊液,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避免坐在潮湿处。回家后,仔细检查衣物上是否有蜱虫附着,以及孩子的身体是否有被叮咬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