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老龄:40岁后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体力活动缺乏者:使骨骼和成骨细胞受到的机械刺激减弱,造成肌肉萎缩、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饮食终钙和维生素D缺乏者:足够钙摄入助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 减缓老年期骨钙丢失。钙摄入不足时,骨钙释放入 血,易引 起骨质疏松症。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缺乏可导致肠钙吸收减少(骨矿化受阻—骨软化;诱发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加快骨转换和骨丢失)。
绝经后女性:影响肠钙吸收和增加尿钙排泄、导致骨代谢紊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雌激素能拮抗甲状旁腺素对骨的吸收作用。绝经引起雌激素水平降低,绝经5年以上的妇女骨密度每年大约减少1%-2%, 约为同龄男性的2倍。
过度饮酒者:过量饮酒(>40g/天)会增加骨量丢失。与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影响性激素分泌、干扰维生素D代谢及 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有关。
吸烟者: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
低体重者:适当的体重或体质指数可增加骨组织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减少骨吸收并刺激骨形成,有利于提高骨强度,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另外脂肪组织可提高游离性激素水平,保护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