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其意是大自然以雷为号角,鸣醒蛰伏已久的芸芸生命。
饮 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而讲究“防”的节气。惊蛰时节前后,天气逐渐转暖,饮食上,一方面,以清淡温和为主,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培扶阳气,令五脏和平。在惊蛰这天民间讲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吃梨最好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百合银耳冰糖梨水是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吃一些升发、补气的食物。《千金方》曰:“是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时最适宜吃韭菜, 有温肾助阳,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食用葱、姜、香菜、糯米、燕麦、南瓜、栗子、大枣、山药等也有一定益处。
起 居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
惊蛰宜遵守春季养生原则,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特点,可以稍晚静心安寝,但不宜超过晚上11点。清晨日出,早早起来,“广步于庭”,在院落中缓步慢走,使阳气升发。同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氧气含量,以缓解“春困”。
运 动
肝主筋,所以春季运动当以养筋为主。中医讲「动能生阳,也能耗阳」,春天很适合运动,但是要注意过犹不及,大汗、过劳,都有可能耗伤阳气,拉筋、健步走等是适宜此时的运动。
情志调养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易引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
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切忌妄动肝火。
养生取穴
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养阳护肝正当时。(通讯员:财务科王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