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8个“全国疟疾日”,2021年,我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今年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还可以由输血(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传播或母婴传播。疟疾感染后10-15天出现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
疟疾感染后有哪些信号?
典型症状三部曲:
寒战期:全身发抖,盖多厚都冷。
高热期:体温飙至40℃以上,面色潮红。
大汗期: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虚弱乏力。
(危险警告:恶性疟疾可能引发脑损伤、肾衰竭,24小时内致命!)
疟疾如何预防?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是做好防蚊措施:
1. 尽量避免在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至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
2. 如必须去野外作业,应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处涂抹蚊虫趋避剂,尽量避免靠近水池、稻田等蚊虫孳生区域。
3. 在居住场所安装蚊帐、纱门、纱窗以及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
4. 如果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疟疾宣传十大核心信息
1.警惕疟疾感染风险:到疟疾高流行区旅行,须注意疟疾感染风险。
2.症状识别要牢记:周期性发冷、高热、出汗是典型症状,误诊拖延危及生命。3.疟疾可防可治:境外旅行先咨询,归国发热速就医,早诊早治是关键。
4.跨境务工要防护:出国务工前培训,归国后健康监测,企业落实防疟责任。
5.户外防护三要点:长袖衣物防叮咬,蚊帐隔离+驱蚊药物双防护,清除积水灭蚊虫。
6.主动申报旅行史:就医时主动说明境外旅居史,避免漏诊误诊。
7.科学治疗防重症: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8.疟疾患者不献血: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
9.联防联控筑屏障:海关、医疗、疾控等协同监测,跨境信息共享阻疫情。
10.巩固成果靠全民:人人知晓疟疾危害,共筑健康防线,巩固消除成果不松懈。(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