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在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把病毒传染去。
登革热的传播方式
蚊子咬了感染者不会立即传播,要8~11天再叮咬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是1~14天,多为5~9天。在蚊子体内的潜伏期是8~11天。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高热、三红、三痛和皮疹
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小时内达39℃-40℃。
“三红”: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此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蚊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如何预防登革热?
1穿长袖衣裤, 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 避免被蚊虫叮咬;
2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3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4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登革热防治要求;居家或住院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