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阳气旺盛、雨水充沛,是万物繁荣的时节。受夏季炎热气候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中医养生注重 “顺时养生”,因此夏季养生需紧密围绕季节特点,从多个维度对身体进行调节,以维持阴阳平衡。
阴阳与五行:夏季阳气处于一年中最为旺盛的状态,堪称 “阳中之阳”。在五行理论里,夏季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 “心” 相对应。此时,阳气向外发散,而阴邪潜伏于体内,人体内容易出现阳气相对不足的情况,脾胃功能也更易受到影响。
心气当令:心主血脉、藏神志,与夏季阳气升发、旺盛的特点相应。夏季心阳最为活跃,养好心神、护好心血,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夏季养生具体方法
1饮食养生
清热解暑:适当食用西瓜、丝瓜、芹菜等清热解暑食物,饮用酸梅汤、绿茶、菊花枸杞茶,既能补充水分,又可消暑生津。
增酸减苦:中医认为夏季心火旺盛,根据五行“酸入肝、苦入心”及五脏相生相克理论,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可收敛固涩、生津止渴;减少苦味摄入,以防心火过亢损伤心气。
健脾利湿:夏季脾胃虚弱,多吃山药、白扁豆、芡实等健脾食物,避免食用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顺应夏季阳盛阴虚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保证7 - 8小时睡眠,中午安排30分钟至1小时午睡,可消除疲劳、养心神。
避暑防湿: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烈日暴晒;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湿邪入侵。
3运动养生
选择合适时间与项目: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伤津耗气。
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前后适量饮水,可加入少量淡盐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运动后稍作休息,待身体恢复后再洗澡,且忌用冷水冲澡。
4情志养生
静心安神:夏季高温易使人烦躁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可通过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调节情志,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避免情绪过激:大喜大悲、焦虑愤怒等过激情绪易扰动心神,影响心脏功能,需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