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增多,蚊子大军也再度“出山”,开启新一轮的“进攻”,一种由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它就是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汉寿县人民医院专家介绍,登革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见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在我国也有病例发生。人感染登革热后,多为轻症或无症状,病死率很低。
二、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一般不发生人传人。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其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我国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通常感染后5-9天便可发病,部分感染者可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孕妇围产期感染,可垂直传播导致婴儿感染。登革热病毒可在器官移植、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的情况下经血传播。虽有经哺乳和性传播的报道,但极罕见。
三、登革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 高热:突发高烧,体温常达39℃以上;
•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像被针扎似的痛、全身肌肉和关节像“断了”一样疼,所以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
• 三红:脸、脖子、胸口明显发红,像“醉酒”一样;
•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会冒出充血性疹子,有时是点状出血疹。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最主要是:避免被伊蚊叮咬。
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孳生。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五、温馨提示
从疫区回来,牢记“2周观察期 ”:从登革热流行区回来后,2周内若出现发烧(体温≥38℃)、皮疹、头痛、关节或肌肉剧痛等症状,请第一时间就医,主动告诉医生旅行史和被蚊子叮咬的情况——这能帮医生快速确诊,避免延误治疗。
登革热虽可怕,但早发现、早处理大多能康复。记住这些风险信号,既能不慌不乱,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