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处于夏末秋初,气温变化较大,且空气湿度逐渐降低,相对多发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预防呼吸道疾病,关键在于减少病原体接触、增强自身防御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外出归来,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避免用手揉眼、鼻、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弯曲遮挡,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
2. 做好环境防护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流感等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影院),必要时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进行消毒。
3. 增强自身免疫力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尤其早晚温差大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鸡蛋)。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增强心肺功能和抵抗力。
4. 针对性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尤其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每年秋季提前接种,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 有基础疾病(如哮喘、慢阻肺)者,需规范用药,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
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概率。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选择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的运动,有助于提升呼吸道免疫力,以下几类运动较为适合:
1. 有氧运动(核心推荐)
快走/慢跑:强度适中,能提高肺活量,促进呼吸道纤毛摆动(帮助排出病原体),建议每次30~40分钟,每周3~5次。
游泳:水中环境湿润,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小,且全身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肺通气,尤其适合哮喘患者(需在温水池、避免氯气过浓环境)。
骑自行车:户外骑行可呼吸新鲜空气(避开雾霾/粉尘),持续骑行能强化心肺耐力,建议选择平缓路线,避免过度劳累。
2. 呼吸功能训练
腹式呼吸:仰卧或坐姿,用鼻缓慢吸气(腹部鼓起),再用嘴缓慢呼气(腹部收缩),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能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通气效率。
缩唇呼吸:用鼻吸气后,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的2~3倍),帮助排出肺内残留气体,适合慢阻肺、支气管炎患者。
3. 适度的全身运动
瑜伽/太极:动作柔和,配合深呼吸,能调节呼吸节奏,增强胸廓活动度,同时缓解压力(压力过大会降低免疫力),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跳绳:短时高强度的跳跃能提升心肺功能,但需注意落地缓冲,避免关节损伤,每次10~1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可能暂时降低免疫力)。
呼吸道疾病急性期(如感冒、咳嗽加重时)应暂停运动,待恢复后逐步恢复强度。
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建议在室内运动,避免吸入污染物刺激呼吸道。
坚持规律运动,配合合理饮食和作息,能更有效增强呼吸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