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中医院以“三乙”创建为契机,确立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办院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和中医医疗保健需求,特别是在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加大投入,营造中医文化就医环境
按照中医院文化建设要求标准,医院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医院基础建设,医院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营造了舒适、优美的就医环境。
如:为增加医院中医药氛围,专门在院内建立了百草园;投入300余万元对门诊楼及重点病区进行了体现医院中医药特色氛围的装修;建造了职工集体宿舍、科技综合楼;对医院内标识、指示牌重新制作;完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行政无纸化管理等。
学习培训,提升中医理论技术水平
医院继续做好院内学习培训及基层培训工作。以科室为单位,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中医处方、中医病案规范化书写及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全院医、药、护、技人员都根据自己从事的专业,做好中医温课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医自学考试;要求西医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医学继续教育或培训班,基本做到全院西医人员100%参加西学中培训。上半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力协助下,举办了“西学中”培训班。此次培训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480学时,授课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各科诊疗特点和医古文。所有西医人员将经过两年的学习培训,达到中医大专水平。
提高质量,建设重点特色学科
该院将提高中医工作质量作为重点,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以达到急诊室进一步规范,门诊中医药治疗率、病案书写甲级病历、处方合格率“三乙”标准以上。加强重点学科及中医专科建设,逐步形成包括中医骨伤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等专科20余个。另外,该院创伤急救中心、中西医结合肛肠科、中医眼科正在积极筹备创建市级重点学科。目前,医院正在积极推广省中医药管理局所推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力推中医,重视病房中医药治疗
医院出台加强病房中医治疗的规定,中医专家深入病房,每周2次进行中医查房,并给予奖励。对病区住院病人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使用中药饮片的奖罚措施,规定对可服用中药的病人必须要服中药治疗,不断提高疾病治愈率,住院病人的中治率特别是中药饮片使用率与效益奖考核挂钩。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提高病房中医药参与率,目前,医院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68%以上。
继承学术,加强中青年名中医培养
医院积极开展中医师带教工作,做好学术继承工作。与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院内名老中医签定师徒带教协议,为期三年,在期限内对带徒的名老中医及学徒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参加省基层名中医培训的名中医师以及参加各类中医培训的中医师,各种费用均给予全额报销,并鼓励中青年中医师参加各类中医培训。
医院聘请了国家级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常青主任中医师,市级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毛水泉主任中医师每周来院坐诊、授课、查房指导等,并签定师徒带教协议,大力培养中青年名中医。又聘请原解放军305医院内科、心内科主任陈士良教授担任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心内科名誉主任,定期来医院授课、开展专家门诊及病区查房,提升了学科的整体水平。
重视科研,着力抓好中医项目建设
医院出台开展科研项目激励措施,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并支持开展中医药科研项目。
近5年来已有7项中医药科研项目通过技术鉴定,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项,申报市级科研项目8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0余项。特别是骨伤科《经椎弓根病椎终板撬拨复位、去螺纹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的研究》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课题自行研制的手术器械《张氏终板复位器》等,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权、发明权。
|